
在沈阳市铁西区有这样一个社会服务中心,它是由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发起、经沈阳市铁西区“社会组织孵化基地”培育、在铁西区民政局注册成立的辽宁省首家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机构;它助人自助、专业服务、立足社区、共建和谐;它为社会提供专业社工服务、进行社工师考试培训与继续教育、从事社会工作研究及政策倡导。它的名字叫“乐和”。
★“敲敲的爱”空巢长者关爱服务项目 ★“长者故事会”项目 ★“时尚银发”项目 ★“翻拍老照片”项目 ★“亲子小天地”项目 ★“七色光”社区学堂项目 ★“四点半”课堂项目 早上,徐阿姨又在微信群里发自拍的照片了,还用微信语音功能唱了首老歌,这让他们这个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的微信群活跃了起来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一天的生活就在这样欢乐中拉开序幕。 初识徐文英阿姨,还是在他们第一次开展“时尚银发”项目活动的期间,那时他们彼此都不太熟悉。由于对活动的环境感到陌生,因此徐阿姨表现很不自在,始终都是在小声地与社工同学交流,并没有与其他在座的老人有过接触,眉宇之间还透露着紧张感和不安感。 那次活动期间,他们安排了一些小游戏和才艺表演,但徐阿姨并没有参加,出于尊重老人的个性,他们没有给老人发难。此时他们也注意到徐阿姨似乎心理有些包袱难以放下,需要耐心地引导。 此后,他们这个项目每个星期都到她所在的社区——沈阳市铁西区七路街道第一城社区开展活动,徐阿姨不管天气多恶劣,每次都会准时参加。也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接触中,他们渐渐地了解了徐阿姨心中的故事...... 原来徐阿姨是某链条厂的退休员工。老伴在三年前由于一场大病,离开了人世,留下了她和女儿。好在女儿很孝顺,为了方便照顾徐阿姨,女儿也来到了第一城社区与她同住。但是逐渐地,女儿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,而且工作很忙,所以陪老人的时间越来越少。平时女儿上班,如果家中有急事,也只能求别人联系女儿,时间长了,不仅会麻烦别人,自己还不好意思。虽然有女儿的照顾,但感觉日子还是少了点乐趣。 知道了徐阿姨的难处后,他们开始鼓励她与周边的老人多接触。教她使用手机,教她拍照片,发微信,发QQ,鼓励她与其他老人一起唱歌等等。还记得徐阿姨第一次学发微信时,那好奇心真的不亚于一个儿童,脸上满是笑容。逐渐地,他们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。徐阿姨已经从一年前的扭扭捏捏变得活泼、开朗起来。最近一次活动中,她主动跟其他老人一起合唱一首《天河》,引来听众的一片掌声。 在一年多的活动中,他们逐渐了解到老年人对社交的需求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。特别是以手机作为联系他人的通信工具,已经成了我们的生活方式,老年人也不例外。一年多的活动,他们有泪水、有付出,但更多的是收获了感动。他们深感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,但却是那样的动人心魄。 她叫唐灿灿,是乐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名实习社工,同时也是沈阳化工大学的在读硕士研究生。目前主要负责社工中心里的“时尚银发”公益活动的编辑与策划工作。能够在学生生涯参加公益活动,首先起源于一种缘分,更是个人的选择。在乐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里的那么多项目中,为什么选择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“时尚银发”项目作为她负责的项目,她想从身边的故事谈起: 她外婆今年已经68岁了,在农村呆了一辈子,几年前由于舅舅的小孩需要照顾,因此外婆也跟着进城,现在跟舅舅定居在南京。对于一个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,突然来到高楼林立的大城市,自然是不习惯的。她每次打电话给外婆,外婆总是跟她讲:“毛(灿灿的小名),我在这太不自然了,想出去走走也不行,没一个熟悉的人,他们还听不懂我的方言......”每次听到这,灿灿心里很不是滋味,但又不知怎么安慰外婆。 其实晚辈都知道长辈的难处,只是真的想不出解决的办法。灿灿害怕的事情还是来了:外婆有一次跟家人出去玩,跟错了人流,最后走丢了。所幸的是,报警后通过民警的力量找回了她。事后,灿灿才意识到,如果外婆能用手机求救,或者及时通知灿灿的家人,她就不会走散,万一遇上坏人,那么及时用手机求救的时间就更宝贵了。 从那以后,灿灿开始密切的留意老年人的需求,努力寻找一个能做公益活动的平台。上大学后,本科阶段她读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,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了社会工作专业,这两个专业的共同点都在于其与公益事业有很大的联系,做公益活动自然会有专业的优势。她也意识到一个晚辈不仅要对长辈的安全负责,更要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创造良好条件。